2025年10月12日上午十时,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天宫灵境——敦煌壁画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展览(甘肃站)”在甘肃美术馆隆重启幕,融合传统美学与数字科技的视觉盛宴,为金秋的陇原大地增添了一抹惊艳的敦煌色。
开幕式在舞蹈《六臂飞天》中拉开序幕。兰州文理学院舞者的曼妙舞蹈使千年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跃然眼前,为现场观众构筑起连接古今的审美桥梁。
在兰州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项目联合策展人吴晓玲的主持下,学术界的重要嘉宾们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更是一次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表示,“通过创造性的数字化转化,壁画中凝固的建筑被‘唤醒’,静态的线条与色彩化作可感知、可互动、可沉浸的世界,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中华传统设计艺术的博大精深。”
兰州文理学院校长王顶明从教育家的使命出发,强调了天宫灵境项目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可感知、有温度的文化体验,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革新了文化传播模式。
国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展览处主任耿爽表示,本次展览的价值在于“以科技为桥,让敦煌艺术活在当下”,成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她指出,推动文化遗产“两创”是时代责任,并期待展览能引领更多人投身于此,让科技助力文明瑰宝焕发新生。
“这个展览开启了敦煌文化艺术研究的新篇章,是微观研究方面的新突破。”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荣誉馆员、敦煌艺术研究泰斗何鄂先生表示,“我们已经在宏观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下一步应该把微观研究领域的‘金子’挖出来。如果说敦煌艺术是大海,那这次展览就是一次深潜到文明深处的研究,可以让古代的无名巨匠走到历史的前台,意义非凡。”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徐铭君总结道:北理工团队独特的“理工设计范式”与敦煌研究院的学术积淀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让观众得以“穿墙入画”的沉浸式数智空间,这是技术的胜利和文化传承范式的革新,期待未来继续携手让敦煌艺术在科技赋能下持续绽放。
项目总策展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姚健教授阐释了展览的学术追求:“这是一次促进设计学科交叉发展的积极探索。我们期望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能焕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能为设计学科的创新路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可能。”
万众期待中,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展览总顾问赵声良先生郑重宣布展览开幕。嘉宾们在主题背景板前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
此次甘肃站展览完整保留了北京首展的学术精华,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对敦煌壁画中的建筑装饰元素进行创新性解读与呈现。通过AI生成技术与动态分层技术展示、3D打印模型展示、建筑数字互动游戏、UMR沉浸交互体验等科技手段,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壁画中建筑的营造智慧与美学意境,与千年前的建筑与装饰进行深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