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
《虚拟现实技术与遗产数字化保护》
授课班级
2023级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专业
课程简介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无限空间。探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建立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需要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
本次课程对北京理工大学历史文脉进行追溯,分析,建模渲染以及创新设计。通过学习数字化技术语言,使学生系统掌握场景三维数字化重建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并尝试应用于虚拟现实设计之中,从而增强对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延安自然科学院成果展示
我们深入考证历史资料,极致追求场景的真实还原,从独特的黄土窑洞教室、简陋的自制仪器实验室到师生的一砖一瓦生活区,都力求精准复现。项目充分利用UE5的Nanite与Lumen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对资产的渲染与动态全局光照的模拟,精准刻画出陕北的地貌光线与历史氛围,使斑驳的墙体纹理与温暖的建筑灯光都充满岁月质感。本项目旨在运用虚幻引擎等前沿技术,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自然科学高等学府——延安自然科学院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重建。

延安自然科学院平面图

延安自然科学院白模

延安自然科学院场景溯源

延安自然科学院展板

延安自然科学院虚拟现实场景展示UI
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模型,更是一个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用户能够亲身走进那段“窑洞里搞科研”的激情岁月,直观感受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科技报国的初心与精神,让这段珍贵的历史得以永久保存与生动传承,为革命精神与科学传统的教育提供全新的沉浸式范式。
晋察冀工业学校&中心教学楼&良乡校区大门成果展示

原中法大学教学楼成果展示

旧校区主楼与工字楼成果展示
团队四人在李芳、栾中群老师指导下,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旧校区图文资料,历时一个半月,运用Blender精细建模、UE引擎搭建场景,成功数字化复原了主楼与工字楼,以虚拟现实技术为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
如今,漫步于北理工中关村校区,那座在虚拟世界中被我们一砖一瓦重建的“旧主楼”依然矗立,只是增添了岁月的厚重。这次探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虚拟现实技术不仅是复原历史的“时光机”,更是守护文化遗产、让其焕发新生的关键。通过项目,我们熟练掌握了建模、贴图与UE引擎的应用,也意识到在模型细节与交互设计上仍有提升空间。我们深信,这项技术必将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开启更广阔的天地,让永恒的过往在数字世界中触手可及。

北京工业学院历史回忆展板
北湖、文博中心成果展示
北湖成果展示



文博中心成果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