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北京理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联合举办的“中英健康设计双边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举办。会议围绕“健康设计”主题,面向“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积极探寻环境对健康福祉影响的新证据,推动全球健康空间的建设与更新,以期在改善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为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的英方嘉宾有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校长Juan Cruz教授,爱丁堡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讲席教授、联合实验室英方主任Simon Bell教授,拉夫堡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Robert Schmidt-III教授。中方嘉宾有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庄惟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汪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庸、设计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满等数十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爱丁堡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拉夫堡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19所大学及企业的专家学者。本次开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姚健教授主持。
开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帆,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校长Juan Cruz,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庄惟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汪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庸,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英方主任Simon Bell、中方主任孙子文等嘉宾依次发表了开幕致辞。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帆致开幕辞
杨帆副书记指出,2023年暑期,北京理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签署的校际合作协议,共同创建了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这一创新合作模式,不仅标志着两校在健康设计领域的共同努力,也是国际合作与跨学科研究的又一次探索。中英两国在健康设计领域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加强双方在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全球健康设计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帆副书记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设计研究平台,是北京理工大学服务国家2030健康中国重要战略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次中英双边学术研讨会必将为全球健康设计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
爱丁堡艺术学院校长Juan Cruz致辞
Juan Cruz校长强调,在爱丁堡大学校友及终身教职孙子文老师回国后的积极推动下,爱丁堡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并提出创新性的合作思路,共同建立“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为“健康设计”领域以及双方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他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能够发展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以及国际领先的教学团队。这次研讨会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对话的平台,促进了各领域面对当前全球健康危机提出具有革新性和创新性的解决策略,为人们更好和更健康的生活而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清华建筑协同创智中心主任庄惟敏致辞
庄惟敏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健康设计” 在全球范围内,正在成为推动公共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其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关乎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共同的健康。“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 的成立,不仅代表了北京理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在健康空间设计领域的创新合作,也为全球健康设计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将获得一次难得的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的机会。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持续投入,多学科与跨学科的健康设计研究将不断推动技术与社会的进步,为未来的更好生活铺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致辞
方晓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健康概念形成的脉络。健康设计越重视整体社会的公共健康,就越重视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方晓风教授认为“健康空间”这一前沿概念与历史上两个关键节点高度一致,围绕跟人类共同福祉相关的话题开展深入研究,未来能够产生更多富有洞见的前沿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汪滢致辞
汪滢处长指出北京理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共创“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为助力全世界人们建立健康空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真心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吸引国际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在此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深度的学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健康问题的挑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庸致辞
王晓庸副院长指出本次研讨会作为我校研究生培养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重点内容,不仅是我校与爱丁堡大学在健康设计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也为设计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本次深入交流与探索,必将进一步推动中英双方在健康领域的合作,为解决全球性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英方主任,爱丁堡大学讲席教授,欧洲景观建筑学院理事会前主席Simon Bell致辞
Simon Bell教授指出,当前我们面对许多关于全球性人类健康与福祉的挑战。人们日益倾向于长时间逗留在室内、建筑空间及城市中,而与自然环境的户外接触时间则逐渐减少。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老龄化社会的挑战,还催生了技术依赖等社会问题,成为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乃至整个社会福祉的关键因素。为应对这些紧迫议题,我们亟需推动国际间、多学科及跨学科的合作。本次研讨会标志着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汇聚了众多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学者及潜在合作伙伴。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不仅巩固北京理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之间的合作,更为未来与其他机构的合作铺设了重要基石,共同为构建更健康、更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孙子文致辞
孙子文主任首先对参会的学校、学院嘉宾,以及校外的专家学者,特别是Simon Bell教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强调,建立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的初衷,是通过这一创新平台,致力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与幸福感,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实验室不仅承载着推动健康空间研究与设计创新的使命,更致力于搭建平台,为广大学者和学生开辟潜在机遇,构建桥梁。通过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互助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与幸福的世界。
在本次会议的开幕式上,还发布了蓝色健康环境评估工具包的中文版。这一工具包源自欧盟地平线“蓝色健康”项目,获得欧洲政府500万欧元的资助,旨在精准评估蓝色水体环境对人类健康与福祉的深远影响。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有幸获得授权,负责该工具包中文版的开发工作。开幕式中,参与研究和开发的学生团队成员共同走上台,携手见证了工具包的中文版发布。
蓝色健康环境评估工具包的开发团队成员上台共同携手见证工具包的发布
为更好地推动健康设计的国际化交流,汇聚前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与華林威爾斯出版集团联合推出《健康空间国际期刊》,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及优秀青年学者担任编委,共谋国际健康空间设计的发展。
華林威爾斯出版集团董事长郑金彪为Simon Bell讲席教授颁发主编聘书
Simon Bell讲席教授为孙子文主任颁发执行主编聘书
Simon Bell讲席教授为方晓风教授颁发期刊学术顾问聘书
Simon Bell讲席教授为邹锋教授颁发期刊学术顾问聘书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汪滢和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责任教授、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建明教授共同为《健康空间国际期刊》编辑部揭牌。
大会在下午分设了两个分论坛,分别就“人居环境健康与福祉”、“健康空间策划与评估”两个主题,邀请了在各领域内深耕的专家学者,为健康空间设计贡献了宝贵见解和实践经验。
平行论坛一:人居环境健康与福祉
主旨报告
景观在支持人类健康与福祉方面的作用: 是什么?如何作用?
Simon Bell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 爱丁堡大学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英方主任,爱丁堡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讲席教授,欧洲景观建筑学院理事会前主席
Simon Bell教授探讨了自然景观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包括森林疗法和森林浴,强调了城市森林和社区花园对健康促进的益处,提出了城市绿地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
神经建筑学:一个新的跨学科领域
Robert Schmidt-III教授
拉夫堡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准教授
Robert Schmidt-III教授讨论了建筑外部空间对社会的情感影响,建筑与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整合。此外,教授介绍了由他参与发起的“人本建筑”(Humanise)运动,旨在通过建筑设计使城市更加愉悦和吸引人。
多感官交互的智慧声景展望(线上分享)
谢辉
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谢辉教授强调多感官交互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和环境感知中的重要作用。谢辉教授还展示了重庆大学X-scape Lab在声音景观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如何通过声音景观设计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本视角的绿化空间感受评估与实验
梁思思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梁思思老师提出了绿视率(VGI)和绿感率(GPI)作为评估城市绿色空间视觉体验的新指标。通过眼动追踪实验,研究绿化模块在不同距离下的视觉衰减情况,探讨了绿化模块在公园和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不同城市环境中场景、元素和组成对生理反应和心理情绪的影响研究
冯建喜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冯建喜老师探讨了城市环境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神经城市学在研究环境对人的直接反应中的应用。
迈向生物多样的城市: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社会生态学探索
胡馨蕾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胡馨蕾老师提出了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社会生态学框架,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绿地维护、居民偏好和健康福祉之间的关系。
数字时代下的健康城市空间设计:通过社交媒体与大数据探究环境偏好(线上分享)
王巍静
未来城市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
王巍静老师分享了关于数字时代下健康城市空间设计的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来揭示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偏好。
探索中国城中村街道边缘社会空间属性
熊捷
北京理工大学 - 爱丁堡大学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博士后
熊捷老师探讨了中国城市村庄的街边空间的社会空间属性,分析了城市村庄从农村村落到城市社区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化。
圆桌对谈
圆桌对谈环节由孙子文主任主持, Simon bell教授根据各位老师汇报内容,与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是否需要有边界。学者们一致认为景观建筑学的学术研究通常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等。这在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同时,也使将知识综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使得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具有挑战性。
圆桌对谈讨论环节
平行论坛二:健康空间策划与评估
主旨报告
健康空间策划与评估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清华建筑协同创智中心主任
庄惟敏院士探讨健康的标准发展变化,其中人的主观感受决定了健康的定义,在大数据AI时代到来前,人们可以利用Agent(AI人)来量化人们的感受,用于评估来获得健康指标数据底座。
泛健康空间下的城市愿景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
方晓风教授关注如何让城市更有家园的温度,面对快速发展变化,城市未来应更注重更新,追求大而聚集与小而美建设的平衡。
气候视角下健康的空间影响及规划干预
冷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
冷红教授以“冬季公众健康”为视角,提出以增强冬季户外环境的安全舒适性、改善冬季视觉环境的愉悦度,以及促进居民冬季交往健身活动等为导向的规划策略。
使用者运维评价城市公园更新策略
丁圆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
丁圆教授提出公园未来将探究有偿服务与公益服务之间平衡措施,特别是如何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人工智能辅助健康社区设计
李煜
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建筑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兼教务处副处长
李煜教授提出AI+健康社区设计的概念,介绍了有她牵头建立的我国首个健康社区人工智能画法库。
从城市更新到气候变化——健康景观的中国实践
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余洋教授提出了城市更新中街景重构的重要性,以及一系列针在白色景观中潜藏的健康风险。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中学校园健康设计使用后评估研究——以西安市五所中学为例
屈张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助理
屈张教授介绍了对中学校园健康设计后评估的SDGs评价体系建立。基于五所中学的场地与数据,提出了评价结论与设计优化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近期部分研究成果
韩默
北京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中方副主任
韩默副主任分享了联合实验室的近期成果,包括微气候对感知与活动的影响、健康乡村的策划与评估方法以及蓝色空间设计暑期学校成果。
圆桌对谈
平行论坛二的圆桌对谈环节由庄惟敏院士和韩默副主任召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于历战教授主持,专家们从家具设计、社区养老设计、人工智能等多角度探讨了健康设计的重要性。
圆桌对谈讨论环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于历战教授主持圆桌会谈中
北京理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联合举办的“中英健康设计双边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国内外19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经验与体会,共同探讨了当前应对全球健康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全球“健康设计”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大家一致同意未来将依托“健康空间联合实验室”,汇聚智慧,推动多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共同致力于发展健康设计前沿领域。为人类与非人类创造更加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