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校85周年之际,北京理工大学“学校办学道路专题展”上,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遗产与设计实验室姜可教授团队自主设计研发的“梦回杜甫川——延安自然科学院VR大空间”正式亮相!该项目充分发挥设计与艺术学院在沉浸式交互设计、智能创新、学科交叉等领域的优势,是全国高校首个自主研发的校史类VR大空间项目。
“梦回杜甫川”以延安时期马兰草造纸这一历史事件为主线,将虚拟体验与历史叙事完美融合。参观者可以沉浸式步入杜甫川的创校环境,通过自然手势识别交互,亲身体验自然科学院师生为抗战奉献的伟大历程。
01 从历史文本到“可步入”的沉浸空间
研发团队对珍贵的历史照片、校史文献和校友回忆录进行了深度挖掘与考证。在数据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运用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和沉浸式设计方法,高保真地再现延安时期的教学、科研及生活环境,将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历史文本转化为一个可感知、可互动、有温度的数字遗产空间。


02 LBE VR大空间技术
“梦回杜甫川”采用最新的LBE VR大空间技术,突破传统VR体验的空间限制。参观者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拥有厘米级定位精度的自由探索者。从“看”到“走”的转变是沉浸式教育体验的创新实践,使“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的精神传承更加生动、真切。
在展览现场,使用了Slam建图结合Marker成功映射覆盖了约36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校庆日当天的10:00—17:00期间,使用6台VR设备高效服务了220余人次,每位观众的平均体验时长达到8分钟,确保了展览高效、稳定的运行。

校友返校日活动体验现场
03 从黑白定格到“鲜活”情境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创新应用,使设计生产力模式得到了重塑和高阶赋能。

团队对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等珍贵历史照片进行精细化处理,实现了人物的面部微表情、肢体动作和环境的动态合成,赋予了历史人物呼吸和神态,将静止的画面唤醒为鲜活的“数字影像”。

所有由 AI 生成的内容都经过了历史考证和设计团队的艺术修正。通过AI重现人物动态,革命先烈“矢志强国、坚韧无我”的精神以最生动、感人的方式呈现给当代师生。
在中央电视台 CCTV-10《烽火记忆-抗战中的大学故事》栏目中,团队的设计开发工作得到了特别报道。

CCTV报道|烽火记忆——抗战中的大学故事
展览预约
预约电话:15011580557
预约时间:9:00 ~12:00 | 14:00~17:00